黄瓜花怎么做好吃?黄瓜花的功效与作用·风晨美食

前段时间读《道德经》,感觉读起来顺序很乱,一个问题没说清楚,马上转去讲别的问题,拉扯了半天,又回来重新讲第一个问题。于是,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排序,读起来十分顺畅,一下子就进入状态了。当然,按我的顺序可能排列也是错误的,但只要我能真正读进去哪怕只一星半点有用的知识,那也就是这部伟书对我所发挥的作用了。如果一本好书,我读不进去、读不懂,束之高阁,这本书对我也就没什么价值。如果能被我所用,哪怕只有里面的一句话,也是这本书对我而言功德无量了。

好了,扯回来,老早《道德经》里就有一句话“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让我产生疑惑:我们怎样才能回到婴儿那种真气致柔,不起分别心的状态呢?

有段时间我以为村妪老叟仅凭生活经验而得到的心平气和,也是一种高明,但这真的学不来,毕竟生长土壤和时代都不同;

刚出生的婴儿,如果我们不教他各种世间的知识,他就能心平气和的过好这一生吗?我们能保证他一辈子都不跟人群接触吗?我们是要让他通过与世隔绝来保持那纯朴的童心吗?再一个,那孩童的恶作剧、缺乏同情心该如何教诲呢?还是善也由他、恶也由他呢?

这些设想不免都过于理想化了,事实是,我们是群居动物,我们超脱不了柴米油盐,我们跳不出各种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一味的不通世事并不能让我们成为超脱快乐的人,只能成为贻笑大方的现代山顶洞人。

所以,该如何理解老子的这句话呢?

我想,既要出世,那首先就先有入,才谈得上出,且真正出得了,才有意义。

未曾拿起,何谈放下?

一个蒙昧的孩童,虽然你会喜欢他的童真,但并不意味着你有能力让他永远不长大,永远不跟这个社会接触,永远保持这个童真。

而历尽沧桑之后、眼神依然清澈、依然相信真情、愿意付出真心的老人,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人生境界。

好,回到我们在红尘中打滚的普通人,我们已经在成长工作经历中接受了现代社会的教育,我们不可能回到孩童蒙昧无知的状态,我们精明的很,我们逻辑思维严密的很,我们能一眼看穿拙劣的骗局,也能一眼看出身旁人的缺点。可是这种精明、专业、清晰,让我们烦恼不断、忧愁不断。我们通过分析已经发生的事、观察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推测明天将要发生的事。我们自以为聪明、有经验,我们也自以为事情都在我们的控制当中。可为什么,我们依然烦恼重重?想通过假装自己是孩童,然后断除烦恼?这怎么可能嘛。

好,成年人怎么修自己这颗精明而烦恼的心?

我们能阻止脑子里不生起念头吗?我想没有人敢说能,这就像你不可能把河水斩断。念头时而如滔天大浪、时而如涓涓细流,日夜不停的流淌,你挡不住、阻不断,这些念头或粘在事上、或粘在人上,即使没有粘着在人与事上,也粘着在你眼前见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皮肤触到的东西上,就算睡着了,它们也依然粘着在你的梦里。我们普通人坐下来,刚开始能看到念头,任何试图对念头做的事,基本上都失败了。而我打坐这些年,一无所得,便是以为能控制念头,能不让它生起,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够用功和专心,但现在我知道这些做法毫无意义。

既然不能做任何事,那就静静地看着它们吧,可这种情况也非常消极,因为念头不受控制,情绪也跟着念头走,情绪也不可控,整个人还是疯疯颠颠,障碍烦恼成堆。

于是,我们来学习观呼吸,把念头牵到呼吸上来,让关注呼吸的念头,取代那些天马行空的念头,这时,因原本牵起各种情绪的念头被冲淡或被断断续续拉扯到相对无意义的呼吸上来了,情绪就缓和下来了。这种做法,我们普通人都能尝试做到。我现在在按照这个方法学习,有时观呼吸、有时念偈语、有时念佛号,虽然中间还一直会夹杂各种其他念头,但基本上都能相对静下来。静下来之后,如果处于打坐当中,手脚会很快变暖,感觉身体也开始变暖;如果躺卧床上,则很快就睡着,而且醒来精神百倍。

当情绪淡化之后,再来看你想解决的那个问题,可能已不成其为问题,而你原本带着情绪看着很讨厌很可恶的人和事,也不过就是那样,人都有私心和缺点,平心而论,又能坏到哪里去。事情也总有解决的办法,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吗?!

仅仅是把念头牵了一下,情绪平复下来了,烦恼就已经减少了。这就是我目前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jiaxuvip@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fc9.com/1009.html